作为我市首个污水处理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重庆市三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峡水务”)“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终期验收。该项目自2021年立项以来,经过两年实践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管理标准,将为全市排水行业立标打样,对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修复城市水生态起到积极作用。
三峡水务隶属于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运营管理,负责渝北区、北碚区、长寿区、垫江县及两江新区共17座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日设计污水处理规模83.76万m³,管网总长度347.57㎞,服务面积674.07km²,服务人口390.16万人。
在标准化试点项目开展期间,三峡水务以标准化为引领,对标行业先进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精益管理,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产业升级、社会治理规范化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于2022年被市国资委评为重庆市标杆企业。
精心谋划,写好提质增效“大文章”
城市污水处理是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环节,不仅承担着持续改善城镇水环境质量的重任,也面临着现有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挑战。
三峡水务遵循“标准是发展进步的阶梯”这一理念,在试点创建过程中,打造了7个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源头水管理标准化、管网管理标准化、巡检标准化、工艺调控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和环保督察迎检标准化。通过工艺运行调控的标准化及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公司由高成本、高水质向低成本、高水质转变,实现能耗稳步下降——电单耗同比下降4.23%,碳源下降38.6%、絮凝剂下降11.9%。
此外,三峡水务中水供应服务也在不断优化,建立了与市政、城管、消防等部门的中水合作模式,每年为园林绿化、道路清扫提供市政用中水约9万吨,充分发挥了中水资源价值。
创新引领,迈上节能减排“快车道”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三峡水务积极探索“光伏发电+水务”模式,促进“双碳”目标落地和企业效益增长。
2022年4月,三峡水务与国家电投集团重庆电力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建成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尾水发电站并于今年投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尾水发电模式。该尾水发电站年发电量约110万KW.h,约等于500户家庭年用电量,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00吨/年。
同时,三峡水务积极探索中水再利用“变废为宝”新举措。公司所辖悦来污水处理厂将尾水应用于悦来生态城水循环供冷供热系统,这是重庆首个面向住宅用户的集中供能项目,可满足区域再生水利用和近7万居民用户的集中供能需求,开辟出一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全力助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此外,为打造引领行业的“金钥匙”,三峡水务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创新体系,通过创建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80项,发表科技论文8篇,并积极开展专利成果转化,其中“升降式泄压井盖”与第三方单位签订《专利许可使用合同》,实现公司专利成果对外转化“零突破”,在创新提质上迈出坚实步伐。
展望未来,共绘美丽重庆“新蓝图”
今年8月,美丽重庆建设大会召开。会议指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范例。
作为国有水务企业,三峡水务根据《重庆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自觉扛起“节水城市”建设这一公共事业目标责任,在全市范围内首创了企业标准《城镇再生水供水服务管理规范》,对再生水生产处置全流程管理标准进行了细化明确。
今年,三峡水务与两江新区达成再生水合作框架协议,规划水土园区再生水建设项目。项目规模6万立方米/日计划于年底动工,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该项目以水土污水处理厂为试点建立再生水厂,将处理后的尾水供给园区市政绿化及工业企业,真正实现减污降碳减排,降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经过处理的再生水能达到“高质供水”标准,部分指标超过饮用水标准,大幅减少向水体的排污量和向自然水体的取水量,最终目的是实现园区“零排放”,努力打造成为“无废城市”建设又一试点阵地。
向标准管理要效益,向节能降耗要发展,三峡水务正不断压实环保主体责任,以标准化建设促进管理迭代升级,助推中水综合利用向市场化拓展,在行业树立示范标杆。今年以来,三峡水务中水再利用量已达到1000余万m³,满足了区域市政绿化用水、河道生态补水、水发电等需求,为重庆市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15%目标贡献着三峡水务力量。
据了解,通过此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立起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经验,三峡水务将大力推动排水行业与公共事业建立水资源利用网络,引领用水方式的变革,在中水再利用、削减排污量、增加水环境容量、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贡献水务力量。
下一步,三峡水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锚定减污降碳目标,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企业不断向上向好发展。